神所应许之地
生命季刊通讯 总第26期 2003年5月
在1996年年底,参与创办《生命季刊》的同工从三一神学院的学生宿舍搬了出来,在附近的鹿苑镇租了一间Townhouse,买了一台电脑,在地下室里开始办公。蒙神的恩典,三个月后,季刊创刊号就出版了。
将近七年过去了。随着季刊事工的开展,季刊办公室曾三次搬迁。最后一次搬迁是1999年8月份,季刊租用了在同一小镇的韩国教会的两个房间办公,直至今日。
现在这一大一小不足1000平方英尺的空间,显然已不敷使用。季刊的事工越来越扩展,出版物(刊物、书籍、录音带、CD等)也越来越多,各种资料、文件也渐渐堆积如山。季刊董事会早在2000年11月份的会议上,就通过了寻找新的、永久性的办公室的决定。
寻找一间适合季刊事工特点的办公室确是不容易的事。同工们盼望新的办公室不仅可以办公,还能用来作每月一次的祷告会的场地,故需要位于交通方便的地方,还要有足够的停车位,以利于四面八方的弟兄姐妹来祷告或作义工。因为这是举足轻重的投资,为了作好神的管家,除了房子的位置外,其质量、价格也是同工们再三斟酌的重要因素。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季刊同工们在寻找办公室的事上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两位作房地产经纪人的主内姊妹也以事奉的心态为季刊办公室花费了不少心血。然而,至今为止,季刊的新办公室还属于“未见之事“的范畴。曾经有一片位置极好、价格又偏宜的土地,季刊已经签了合同要买,但终因村政府的种种限制不准许兴建而放弃。也曾遇到两处各方面均非常适合生命季刊的事工需要的房产,但最终都因种种原因而没有买成。
寻找办公室的事情已经成了对同工们信心和耐心的挑战和考验。季刊同工们一次又一次地呼求主,一次又一次地为办公室祈求,一次又一次站在要买的土地和房屋前,祷告祈求:主啊,如若这片土地是你赐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在这里筑坛敬拜你,在这里手洁心清事奉你!
然而,一次又一次,这些看似可能的未来办公室就在同工们眼前消失了。而季刊现用的韩国教会已租给了一个社区机构作Day Care,韩国牧师也频频催促我们去寻找新的办公地点。季刊2003年下半年有许多事工要开展,自夏季起,将有新的同工加入。寻找新的办公室的确是当务之急。同工们本拟在2003年七、八月份搬进新的办公室,然而,时间倏地到了五月底,而新办公室仍然杳无音信。
漫长的等候中,一次又一次的希望破灭时,无数次迫切的祷告和祈求而听不到神的回应时,同工们不免感到焦急和困惑。此时才更真切地看到自己的软弱、小信和有限,才知道自己实在不敢在信心上自夸。
正是在这种软弱和困惑中,同工们才更体会到许多处在失业、病痛、试炼等各样难处中的弟兄姊妹的软弱和需要,才能更加迫切地为他们代祷。
正是在这种软弱和困惑中,同工们才反复思索“信心“的涵义。我们常常误认为信心就是某人一祷告、神就垂听并为其成全了,这人便被称为“有信心”。认真读经后,在神面前更深地祷告后,同工们发现自己原来对信心的理解真是太浅了。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11:1)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希伯来书11:13)
“亚伯拉罕在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国的父。”(罗马书4:18)
咀嚼这些话语,同工们更深地体会什么叫信”。
信是“无可指望的时候,仍因信有指望”。
信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见的”。
信不是沮丧,不是焦虑,不是无奈。信是平静、安稳,顺服、等候神的旨意成全。信是完全地交托,完全地放弃自己的计划,自己的盘算。信是“仆人的眼睛怎样仰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仰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仰望耶和华我们的神,直至他怜悯我们。”(诗篇123篇)
亲爱的弟兄姊妹,愿你和季刊同工们一同祷告,一同等候,一同在神所预定的旨意中走过旷野,凭信心进入祂所应许之地吧!